四、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2023年年度工作计划简要(限1500字)
(请填写本年度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情况、履行登记手续情况、理事会召开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财务管理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情况及开展扶贫工作情况。举办过面向社会的研讨会、论坛的还应当填写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情况。)
一、工作回顾 (一)行政总结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转移中心今年以进一步完善运营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基地项目为主,其他项目为辅,开展项目工作。 在新冠病毒疫情持续的这年,转移中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职责作用,联合协作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基地共同筑牢防疫防控线。一直高度重视防控工作,与入驻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及时了解并统计企业员工健康情况与接种新冠疫苗情况,并积极配合相关防疫部门做好防控宣传与企业信息摸查上报工作。同时,为企业能连续安全办公,孵化基地采取了“人员分流、防止聚众”“勤检测体温,指导常戴口罩”、“每天全面消毒,组好十足预防”“积极宣传落实注射新冠疫苗相关规定”“积极做好大规模、常规性、应检尽检等核酸检测宣传引导”等一系列防疫行动。 行政管理上,完成转移中心的社会组织年检工作,按民政局的要求,完成单位理事会、工作人员备案登记工作,按要求修改章程,提交民政局备案。同时,转移中心作为区3A级社会组织,积极配合并参与区民政局、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相关活动及各项会议,助力社会组织健康和谐发展,同时踊跃为区科技型民办非企业发声。 人员管理上,积极推荐员工参加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行业培训,以提升员工的业务知识水平,加强与同行竞业者的沟通交流。2022年转移中心参加广州市技术经理人培训班一次,共安排培训人员3名。 财务管理上,做好转移中心财务数据统计工作,如实登记转移中心日记台账,电子发票统计和每月报销单据清单,做到票据齐全,数据清晰,查找便利等。 (二)项目工作 今年转移中心积极响应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的号召,申报相关项目共计2项,分别为省知识产权局《2021年广东知识产权发展实力研究》30万的项目、中国科协《双循环格局下企业需求与科技供给调查》10万的项目,但结果并不理想,都没有立项。 除了以上申报的项目,今年转移中心重点是工作是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基地有关广东省众创空间申报项目。目前,广东省众创空间项目已经完成了现场答辩并广东省众创空间的公示,顺利通过了申报。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转移中心成立八年来,主要靠申报项目等为收入来源,但是项目申报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并不能指望续存下去。因此转移中心急需拓展新的固定业务才能继续开延续。 三、2023年工作计划与建议 1、了解下各银行企业贷款条件事宜,看可否申请贷款,继续延续开展其他业务。 2、做好孵化基地物管美化工作,待有相应预算可开展相关工作。做好防水工作、安全卫生管理,和基地环境美化,在自有区域加一些孵化器、创业、科技、医疗器械等元素,增加孵化基地的医疗器械创业氛围,同时也注意基地绿化环境,卫生消防环境等。 3、多参与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和各级生产力组织的科技培训活动,多与广东从事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等业内人士交流学习,获取《技术经理人》等证书。 4、持续跟进关注2023年度科技厅、科创委、知识产权局、发改委和经信委、人社局等相关部门所发布的项目计划和科技政策,发掘适合的切入口开展项目申报工作。重点关注省市医疗器械方面政策,争取完成一至两个联合申报项目。 5、2022因疫情原因一直没去大学城拜访,2023年计划每月至少去一两次大学城拜访各大学科技处、孵化器等相关单位,了解下经过这一两年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主导,各大学对其学校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合作有没有新的管理方案,了解其他园区在技术转移这个板块有没有可借鉴之处。2022年度业务活动情况和2023年度工作计划: 字数限制在1500字之内。字数包含中文、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内容,且不能带空格键。若字数超出无法储存的,建议适当的删减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